在這薪水凍漲的世代,你平常有在做投資理財嗎?

  或者,講到投資理財你腦海浮現什麼?

  投資理財就只是去投資股票、買基金或期貨嗎?

先理財,才有投資

  我們的收入可分為主動與被動收入,簡單來說,主動收入就是我們用時間、技能去換取金錢,而被動收入則是透過錢生錢的方式,更明確地來說是用「理財」、「投資」方式來試圖增加收入。

  而我們常聽見投資理財的管道或方式不外乎股票及基金,大多聚焦在投資理財的「投資」上,卻忽略投資前必須先有一筆錢,也因此理財相對重要,它是投資的基礎。

消極投資也需要積極理財

  如果你看到上述,以為理財僅是為了投資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!

  "想像一下,因為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導致你今天突然失業,你所擁有的存款夠你活多久?"

  失業雖不是常發生的事情,但衡量風險時並非去預估危機的概率,而是此危機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多少傷害。如果你平時有在「理財」、注意自己的用錢習慣,甚至「投資」,相信失業這件事對於你的生活不是什麼大危機,可能也不須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(比如待業期間三餐僅能吃泡麵)。

  "擅於理財的人是懂得生活的自我管理。"

  理財是投資前的必要步驟,更是做好現金流控管,為了使金錢發揮最大的效益,同時預防人生中突發的危機。

  而理財除了能在短期間應付自己人生危機,長遠來看,更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目標。理財是為了達成自身的財務目標,就是你渴望完成的事情、人生夢想,不必是驚天動地的事情,但對於你而言很重要、必須完成的目標,每個人狀況不同,比如你從小就渴望有一個完整的家、希望有更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,你想要買一間房子與家人長久居住,那麼你的理財藍圖就需要圍繞著你的目標去設定,幾年內要存到頭期款?如何增加被動收入以換取時間和家人相處?這些財務目標取決於你如何規劃,更是你選擇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。

「理財」「投資」都需要越早學習越好

  透過理財投資來幫助自己成為有錢人、達成人生目標,你可能會困惑為何「投資理財人人能做,卻並非人人能成為有錢人?」

  這是因為一般人未注意到理財投資也是一門學問(生活思維),以為僅需要跟著專家投資股票、基金、去買債券,就能達成錢滾錢的目標,卻忽略應先建立自己的理財思維、規畫屬於自己的理財藍圖,而要做到前述這些是需要學習的,而如同前面所提;理財與生活的自我管理息息相關,因此理財、投資都應盡早學習,只要身上有可自行運用的現金就可開始,並非等到開始工作有收入才來做。

如何開始學習理財、投資

  以下是鹿西我推薦給還沒開始理財或者剛接觸的朋友:

  關於理財三步驟~

   1、先想想 3 年內的理財目標

   2、開始記錄自己一個月內收支

   3、檢視自我消費習慣去設定預算表

  同時,也建議多看理財、投資書籍,學習一開始一定是用量去帶動質變,去吸收別人的理財觀、並增進自己的投資知識,包含對於各種投資品的認識及其風險。

  或者我也推薦以下這些粉絲專頁所提供的知識~

   1、懶人經濟學

   2、StockFeel 股感 來自生活

   3、財報狗

  投資定然有賺有賠,但成功的投資定是需要做功課,只要記得持續、堅持去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,相信投資要成功機率一定大大增加!

  如果你對於如何理財有興趣,歡迎看看下篇【運用簡單小撇步,存下人生第一桶金】詳細的介紹!

Published on :Posted on

Post your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