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菅下清廣是國際金融顧問、投資家,在華爾街工作經驗培養他獨特觀點,多次精準預測世界及日本經濟的未來,素有「經濟千里眼」的稱號。
在《神預測》一書中他直言自己預測未來的秘方是「歷史」,並提出「瞭解過去的人,必能掌握未來」的觀點,原因在於歷史轉捩點為經濟走向改變的瞬間,因此能找出歷史轉捩點就可以預測未來經濟動向。
書中分不同章節來回顧各區域的重要歷史事件,作者再提出對未來的預測。
而以下是我摘要書中三個觀點分享之。
// 01 人總是在追求安全感
"從古代到現代,每個人都會把錢送到最有希望的地方。"
我們決定資金流向時,依循「安全性」或「致富性」,安全性意味著風險較低、獲利少,而致富性則是期望較高報酬、願承擔較多風險,兩者往往無法同時並存,然而回顧歷史,每個時代都是在「避險」與「追險」中徘徊。
作者以日本景氣為例,2008 年爆發全球金融性危機,隔年日本國內由自民黨執政卻違反人民期待,加上全球經濟正陷入低谷,日本國內景氣漸走向低迷、市場遂傾向「避險」「以安全為主」氛圍。而當安倍晉三發表刺激經濟政策,決定解散國會、舉行大選的消息傳出,股市立即上揚,投資人願意「擔險」「追求致富」的心態開始顯現。
// 02 恐慌與危機就是轉機
美國投資專家約翰 · 坦伯頓(John Templeto)曾留下名言:
"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,在半信半疑中成長,在憧憬中成熟,在希望中破滅。"
最好的佐證莫過於 2008 年 9 月發生雷曼事件,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,全球主要股市指數都應聲下跌,半年後,3 月 9 日紐約道瓊指數跌至 6,547 美元,在一片悲觀的氣氛下,大部分的人不會想到那就是最好的投資良機。時間快轉至 2015 年,美國聯準會結束寬鬆政策、欲提高利率,紐約道瓊指數距離最低點已大漲三倍。
// 03 歷史預言了歐盟的瓦解
作者在歐洲歷史這節寫道:
” 歐洲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。”
在帝國主義時代,歐洲列強將非洲、亞洲、南美洲變為殖民地,殖民政策能成功在於歐洲領土戰爭不斷,所以歐洲兵器較其他區域精進。
二戰結束後,歐洲成立歐洲共同體,一路走來陸續有其他歐洲國家加入,歐洲各國開始使用共同貨幣,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發表金融政策,大家成為命運共同體,然而回顧歐洲的戰爭史,這樣的和平並無法持續太久。
作者在書裡指出歐元會走向盡頭的矛盾點在於,儘管金融政策統一,但各國財政政策仍是各自為之,同時說道,最致命的因素是希臘的加入,原因在於希臘加入後才發現該國隱瞞財政赤字、許多條件不符合。
而對照最近的時事——英國於當地時間 1 月 31 日正式脫歐,結束 47 年來歐盟會員國的身分,成為第一個退出歐盟的國家。其歷史意義在於英國首度打破歐盟的完整性,未來會不會有其他國家亦要求退出歐盟,值得觀察與注意。
【其他好文推薦】
Post your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