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羅勃特 · T · 清崎(Robert T. Kiyosaki)在47 歲時賣掉自己的公司,實現了財務自由,提早退休,在退休後他出版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等多本著作,分享那些學校沒教的新觀點。

本書分為六門課來敘述富爸爸對作者的金錢教育思想,我則摘要其中三個重要精華觀點分享之。

// 01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,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

 “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,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有恐懼和貪婪之心。”

這裡說的是選擇,你要選擇因恐懼和貪婪被錢支配,還是去支配錢呢?

因為恐懼和貪婪形成一種模式:起床、上班、付帳,再起床、再上班、再付帳,恐懼讓我們努力工作,貪婪則在得到報酬時發揮作用,作者稱這種迴圈為「老鼠賽跑」。

"富人獲得資產,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債務,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就是資產"

要脫離老鼠賽跑的迴圈,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財商與累積資產。

而何謂資產?何謂債務?

"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。"

"而債務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。"

作者以現金流來說明:

           上圖是收入表(或稱損益表)、下圖是資產負債表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箭頭是現金的流動   

當你拿到薪水時,如果都花費在貸款、日常支出、繳稅上,現金流則如同右邊的負債現金流。如果你選擇累積資產,這樣收入才可能增加,現金流則會如同左邊的資產現金流。

// 02 提高自己的財務知識(財商) 

 作者認為財務知識是由四個面向組成:

 -財務知識:閱讀理解數字的能力。

 -投資戰略:要能夠錢生錢。

 -市場、供給與需求:掌握市場機會、提供市場所需。

 -法律規章:懂得市場運作的規則。

// 03 關注自己的事業,建立強大的資產 

"存在財務問題的人經常是一生為別人工作的人,

許多人在他們停止工作時就變得一無所有。"

在這裡,作者強調要將職業與事業分開,它們是不同的概念。你可能是律師、銀行職員,但這些身分都是你目前的工作,是你的「職業」而非「事業」。

"你的事業圍繞著是你的資產,而不是你的收入。"

所謂的資產,作者認為應是「不需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。我擁有他們,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。」還有其他金融投資項目,比如股票債券這些,他們有價值且可產生收入,而你不須在那工作。

【其他好文推薦】

運用簡單小撇步,存下人生第一桶金

- 要買房?先瞭解房貸的重要概念!

投資股票必知策略與心法

Published on :Posted on

Post your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