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「要不要買房?」“
買房是極其現實的問題。拋出這問題,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正反論點,但也許需要從更大方向來看,要不要買房其實是人生的機會成本取捨。你選擇「有錢沒房」還是「有房沒錢」的生活呢?每個人的生活有不同考量,無法絕對直觀地告訴你好壞。
而從生活當下來看,不論是房租或房貸每月都需要固定一筆支出,差別在於每月負擔程度不同。看向未來,選擇買房則是 20 年或 30 年後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屋;選擇租房,則是擁有遷徙的更多自由。然而,買房與租房究竟對於生活有什麼差別?
本文接下來將分段說明兩者的狀況,幫助大家去選擇出更適合自己的生活。
如果,我選擇買房?
這裡買房的狀況假設為「自住」,非投資賺錢。
如果你選擇買房,假設房子市值 1,000 萬,貸款利率 2 %、可貸金額七成(700 萬),銀行採本息平均攤還,可選擇的貸款年限有 20 年、30 年、 40 年,它們有什麼差異呢?

我們可以發現年限越長,雖然每月還款金額較低,但總還款金額越高。仔細再算會發現:年限 30 年比年限 20 年多繳 82 萬;年限 40 年比年限 30 年多繳 86 萬,而這八十幾萬並未考量到通膨因素,因為債務和存款一樣放著會貶值,想一下,今年每月還款金額是35,412 元,儘管明年有通膨仍然金額是35,412 元,但實際上真正的價值低於35,412 元,再加上選擇年限較長時,身上有閒錢時,可以多還銀行本金去減少利息的給付。
因此,選擇貸款年限並非一定要選擇最短年限 20 年,而是應選擇每個月可負擔金額。
另外,選擇貸款年限時也建議衡量現金流的部分,當每個月有一部分現金流拿去付貸款,若有急需用錢時該如何?選擇如何花掉每個月的現金流,背後隱含機會成本的概念,把錢拿去付貸款其實是捨棄:急用現金的風險以及無法投資其他標的,
現在假設我們選擇年限 30 年方案,每個月將有一筆固定房貸支出為 25,873 元,包含每月所付利息 10,945 元以及本金 14,928 元,雖然每月付掉的利息可能就夠租一間房子,但這項選擇其實也間接迫使你進行資產投資的持續累積,讓你可以在 30 年後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。而當退休之後,也許可以考慮銀行的「以房養老」方案,每個月收取銀行的月給付金。
選擇買房就像一場長期賽跑,必須有恆心與毅力地完成、繳完每一期房貸費用,如果銀行收不到款項長達 3 ~ 6 個月後,銀行會向法院申請行政處分,可能薪水會被查扣、房屋會被拍賣。

如果,我選擇租房?
如果你選擇租屋,在於不確定是否有一處房屋願意租給你 10 年甚至 20 年,另外租屋成本北中南有差,我自己的經驗+查591台北比較OK的小套房幾乎都 1.4 萬 / 月起跳,但租屋還要加上一開始的押金(大約兩個月的房租),大樓則可能需多付管理費(坪數乘以每坪價格),另外,若是托房仲找房,也要付約半個月的租金給房仲,相較於房貸支出 25,873 元,儘管每個月對於金錢有較多的使用自由,仍然有額外費用必須支付。
選擇租房擁有更多自由的同時,付 20 年房租可能是在幫房東買房,你會比一次買房付出更多時間成本及額外成本在找適合你的房屋,而且房租可能隨著通膨漲價,但在 20 年過程中,房子有問題可以隨時搬家,也許你換工作時,可以租更靠近工作的房屋,不必忍受每日的通勤。
在外租屋時,原則上房客對房子負保管責任,不能隨便毀損,毀損需要賠房東。另外,修繕責任則視當初有無和房東約定是誰,若無約定原則上是房東。
5 年後有什麼差別
"選擇買房或者租屋,究竟 5 年過去生活有什麼差別?"
選擇租屋的朋友,也許正在找下一個租屋處,或者仍然繳著原來的房租,若過去 5 年來,沒有進行其他任何投資、花錢較無節制,現在和 5 年前的個人資產應該相差無幾,但過去累績付出的房租為 84 萬元。(以每月房租 1.4 萬元 來看,且假設房東未漲價)
選擇買屋的朋友,5 年前已經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屋裡,盡管房屋目前還抵押給銀行,但不必擔心房東隨時會趕你走。但近幾年房屋一直有在下跌,5 年後房屋會有跌價的風險,如果跌兩成則是投資損失兩百萬,若在30年後賣房,等於每年多出 66,666的成本,加上利息每年成本約 20 萬,5 年約 100 萬的成本(高於租屋),這時面對資產損失就有兩種方案:
1、賣房:以利息去抵銷損失。假設 5 年後即以 800 萬賣掉(跌價後價格),則不用負擔往後利息 87萬,跌價損失 200 萬減去 87 萬 113 萬元。而待清償的額度為637 萬(剩下本金額度 550 萬加往後利息 87 萬),賣掉房子得 163 萬元,與損失 113 萬元相減為+ 50 萬(未考量房仲費下)。
2、住到老:當房價跌幅2成時,住越久越能抵銷損失,約住45年可以省下的房租抵銷損失。
常有新聞媒體報導,一間房子得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,但真的建議大家在考慮是否買房或者租屋時,多方衡量自己的需求與個人家庭、工作狀況,莫只看見買房、房貸沉重的一面,畢竟要不要買房牽扯到的是人生機會成本的取捨。
相關文章
Post your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