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【不論「理財」或「投資」都是需要學習的!】提到理財是一項可學習的學問思維,如果你已經開始著手理財,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哈福 · 艾克在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提出的六個罐子理財法!
這套系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但其實蘊含實現財務自由的實際方法,更是教你如何做好生活的自我管理。
釐清每筆花費是需要還是想要
回憶一下,今天公司已經將薪水匯入你的帳戶,你是如何花掉你的薪水呢?
需要多少就領出來;突然發現通信費這期要繳好多錢;這個月手機突然壞掉你想要買支 i phone 手機……等等,各種突發狀況,讓你薪水每個月都所剩無幾…當初想存錢出國去看看世界,現在呢?
不管你想採用何種理財方式,必定要先建立分辨需要和想要的概念,如果不去分辨這兩者,可能會導致你花費很多錢在「想要」的花費,比如上述提到的手機例子,現代人收機可謂萬能,離不開手機,所以手機對於我們而言是必需品,但想要買支 i phone 手機就不是需要,而是想要,因為其他牌子的手機一樣有相同功能,你會發現如果你不仔細察覺自己的消費模式,你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錢平白消失。

賺很多錢不等同於有錢人
"王永慶:「你賺得一塊錢,不是你的一塊錢。
你存的一塊錢,才是你的一塊錢。」"
相信大家都知道王永慶白手起家的故事,比起他如何賣米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,我更希望大家注意到他簡樸的作風;他一條運動毛巾可以用將近 30 年,很少吃山珍海味、最常吃的是滷肉飯,他從不奢靡是他白手起家成功的最大因素,試問當時他賣米賣得很好,如果不會節儉或控制自己的花費,還會有後來的台塑集團嗎?
從他的故事類比到我們一般人,想存下屬於自己人生的一桶金,靠得不僅是會賺很多錢,而是你的消費生活模式以及你會不會理財。
運用 6 個罐子,做好金錢控管
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存下屬於你的第一桶金,建議在理財前先記錄最近 1至 3 個月來的花費,這樣有助於理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,也會更好運用下述我所提到的6 個罐子。
6 個罐子其實就是把錢拆成 6 份放入不同的戶頭,分別是財務自由帳戶(10%)、教育帳戶(10%)、生活必需帳戶(55%)、玩樂帳戶(10%)、長期儲蓄帳戶(10%)、贈與帳戶(5%),比例可依個人情況自行決定,分配順序則是建議如下:
◎ 財務自由帳戶:不可隨便提領的存錢帳戶,只能花在產生被動收入的事情上。
◎ 教育帳戶:投資自己的大腦!學習一些新技能或者多看點書,充實自己總是沒有壞處的。
◎ 生活必需帳戶:生活所有必要的支出,舉凡伙食費、交通費等都列在裡面,是活下去的必須帳戶。
◎ 玩樂帳戶:這個帳戶會是你最喜愛的,因為裡面的錢要盡情花光,讓自己在認真存錢之餘也能盡情玩樂!
◎ 長期儲蓄帳戶:也是存錢帳戶!差別在用途是存下需要一陣子儲蓄才能執行的事情,比如出國遊玩、提早還完貸款。
◎ 贈與帳戶:施比受更快樂,可以依仗自己的能力去決定要留下多少去幫助別人,比如前陣子香港反送中就可以捐錢去支援他們物資。
而接下來以年輕人的每月 2.8 k 薪資分配,帶大家來看 6 個罐子的實際運用極可能的成效:

而我們再以表格看一年、三年這些比例的金額:

加粗的三項分別是:財務自由、教育、長期儲蓄帳戶,這三者屬於把錢投入再運用,他們有助於你完成夢想或者支持你創造被動收入。簡單來看,財務自由帳戶可拿來投資你在 youtube 上作影片,作影片所帶來的廣告金是被動收入,當然也可簡單拿去投資創造其他被動收入;或者每個月的教育帳戶就足夠你在 Hahow 線上學習至少購買一門課程;而長期儲蓄帳戶讓你長期規劃免擔心,比如出國一趟或者盡早還完貸款。
更仔細去審視此種分配方法,你會發現它不僅均衡分配人生各種支出,更是照顧到你的現在(生活必需、玩樂、贈與)與未來(財務自由、教育、長期儲蓄),想做好理財的朋友,可以試看看這個方法!
Post your comment